AI取代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不会彻底消失,但会沦为非主流

AI取代科幻作家?《三体》作者刘慈欣:不会彻底消失,但会沦为非主流

编者按:用创新在变化中应对变化,用耐心和务实精神刷新未来。在不确定的时代,《创变者》系列寻找那些基于专业、勇气和梦想,创造无限可能的人。

图片由AI生成

腾讯新闻《创变者》主笔 徐昙

编辑 杨布丁

2023年5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科幻界盛会——在四川三星堆附近举办的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颁奖大会,最后一个环节是科幻大家庭合影,刘慈欣被推到了C位,一位科幻业者对他说:“看,大刘,这就是我们的队伍!”

在场的是老中青三代科幻人,年纪最大的80多岁了,年轻的有95后,“科幻四大天王”刘慈欣、王晋康、韩松、何夕算中年群体。在场没有人否认,影视化带动的科幻小说IP热源于刘慈欣的作品以及其在科幻界的品牌号召力。

科幻小说呈现了诸多超越人类时空的惊艳奇观,却往往很难被视觉化。直到2023年,刘慈欣认为中国仅有两部科幻影视能拿得出手——《流浪地球2》和《三体》的电视剧版。近日,他的另一部作品《地球大炮》也将被影视化,这是一个“挖穿地球”的故事;今年下半年,备受瞩目的奈飞版《三体》美剧将在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科幻迷对此满是期待。

当越来越多科幻小说被影视化,标志着中国科幻从小众走向了大众,影视的魅力在于能让科幻真正地出圈。

在星云奖颁奖环节,以《我们生活在南京》获得长篇小说金奖的新锐作家“天瑞说符”在刘慈欣给他颁奖时,发表得奖感言称:“今天让我开心的不是获得星云奖金奖,而是和大刘握了两次手。”

在新生代科幻作家眼里,刘慈欣已是神一般的存在。当腾讯新闻《创变者》询问天瑞说符该如何评价大刘在科幻界的影响力时,他说:“你问我未必会获得客观答案,因为他是我们年轻作家眼里的神。崇拜离客观最远。”

刘慈欣之于科幻界,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作家,还是一个符号,就像亦舒之于爱情小说,金庸之于武侠小说。

大批中国科幻从业者铺垫了60多年,迫切需要一部作品的破局,在这个时间点,一部现象级作品《三体》出现了。科幻冲破国际文化隔阂的力量比主流文学似乎更强大,也激励了更多的新锐作家,推动了产业破局。

2023年5月13日,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附近举办的第十四届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典礼上科幻大家庭的合影。图片来源:星云奖组委会供图

“娘子关电厂的刘慈欣”

刘慈欣的20年创作期,深深烙印着科幻作家群体的生存起伏。

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在山西阳泉娘子关电厂担任计算机工程师的刘慈欣开始给《科幻世界》投稿。最初,一位编辑认真地给他写了退稿信,并提了一些另投他处的意见。

沉寂了几年后,1999年,刘慈欣又尝试投了两个短篇——《鲸歌》和《微观世界》。后来的《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那时正好负责“读者俱乐部”的工作,每天处理上百封读者来信和作者投稿。署名“山西娘子关电厂刘慈欣”的稿件给他印象很深,是少见的电脑打印的投稿,构思奇特,冲击力不凡。

姚海军对腾讯新闻《创变者》说,和其他作家不同,刘慈欣有自己的风格,他按自己的风格和模式写作,不受编辑左右。随后几年,刘慈欣成了《科幻世界》的核心作者,一定程度上也定义了《科幻世界》的风格。

时任《科幻世界》的主编是作家阿来,其作品《尘埃落定》2000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也让阿来在文学界地位举足轻重。阿来专门请来文学界的学者给刘慈欣等“潜力股”进行文学培训,希望提升科幻作家的文学修养。

从另一个层面上理解,科幻文学长期局限在科幻爱好者小圈子内,从没有被纳入主流文学。就像金庸是华人世界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超过了1亿册,但是武侠文学也从来没有被纳入到主流文学中。

科幻甚至不像武侠那样出圈。没有广大受众,发行量、商业化统统没法打开局面。

当年,阿来非常认可刘慈欣的长篇科幻《超新星纪元》和王晋康的《类人》两部小说。在阿来看来,“这么好的小说一定要匹配最好的出版社”,并介绍了作家出版社来出版这两部作品。

像《三体》一样,《超新星纪元》是反传统的——当地球上最后一个成人死亡,世界上只剩下孩子,武器成为孩子的玩具,童心浸透着杀气。作家出版社的编辑对作品持反对意见,希望刘慈欣调整为孩子热爱和平的视角。刘慈欣和编辑吵了起来。他质问编辑:“你们有过童年吗?男孩子热爱和平吗?”

刘慈欣认为童年的男孩子几乎都喜欢枪,喜欢打仗的游戏,包括他自己,男孩子身上天然折射着人性好斗的天性。最后作家出版社妥协了,尊重了刘慈欣的原作,2003年《超新星纪元》得以出版。2023年,《超新星纪元》也将被影视化,作家、编剧孔二狗等任制片人。

大多时候,沉默寡言的刘慈欣并不擅长交流,所以更依赖于《科幻世界》等多年合作的刊物长期沉淀的默契。

那时候,《科幻世界》召集创作者开会,担任责编的姚海军有时会和刘慈欣同住一个房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听他讲那些无穷无尽的构想,大刘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奇思异想,那些特别有震撼力的想法不断地涌现,每一个都能演绎成精彩绝伦的绝妙科幻故事。”姚海军说。

这可能是刘慈欣创作力最旺盛的几年,2006年,《三体1》出版,2008年《三体2:黑暗森林》出版,2010年10月,《三体3:死神永生》出版。中国科幻史最有分量的三部曲是刘慈欣用5年时间,在偏僻的娘子关电厂“摸鱼”写完的。这恐怕是最有价值产出的“摸鱼”了。

娘子关电厂的生活按部就班,做完本职工作,还有大量的空闲时间,是最好的创作时机。

大刘是个实在人,媒体问他怎么写成三体的,他就如实回答是在上班时间。

以至于刘慈欣名满天下之后,国资委曾在官方微博上调侃他:“刘老师,之所以要深化改革,就是因为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您说的这种人浮于事的现象。”

从千字150元到10亿码洋

2009年,国资体系的“深化改革”开始在山西实行,刘慈欣正在北京参加活动,听闻娘子关电厂因污染要关停了,他被惊到了——失去铁饭碗比当时任何事对他触动都要大:“获得雨果奖,都没有这件事冲击大。”他感到无所适从,他还没能靠写作独立,就要中年下岗了。母亲80多岁,女儿还在上小学。

姚海军说,那段时间,他的手机上收到很多短信,都是乐意给大刘提供一份工作的。有教培行业的、有水力发电站的、有广告界的,各种各样。

刘慈欣终究还是成了一个专职作家。2010年《三体3:死神永生》出版前,《三体1》也不过发行了十几万册。

姚海军给腾讯新闻《创变者》算了一笔账:《科幻世界》给刘慈欣的稿费是最高级别的,千字150元。但是即便他一年发表4篇2万字的中篇,每篇稿费3万元,《科幻世界》给一位顶级科幻作家一年创造的产值也不过12万。

今年5月底,针对科幻IP转化热,ChatGPT给科幻带来的冲击等话题,《文艺报》邀请科幻界的知名作家探讨科幻业发展问题。

科幻作家王晋康的一句话引起了共鸣:“只有底部越宽的金字塔才能建得越高,通俗地说,就是等到科幻作家能够靠稿费养活自己的时候,科幻才能得到持续且长足的发展。”

但即便到了2015年,《三体》获得雨果奖之后,刘慈欣在接受山西媒体采访时说,“有人问我,中国能养活自己的科幻作家有多少?我说最多不超过3个,一个是我,一个是少儿科幻作家杨鹏,第三个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

后来,《科幻世界》开始推动“视野工程”,推动科幻经典图书的出版,从杂志时代迈向图书时代。姚海军说,我们的理解就是《科幻世界》要跟着作家一起成长。一起成长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你要给作家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科幻良性发展的基础。

目前,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国内发行量超过700万套(2100万册),以最保守的价格每套100块钱计算,就是7个亿码洋(图书定价总额)。按10%的版税计,刘慈欣的收入约7000万。此外,刘慈欣的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发行到全球,海外发行估测数据是300万套(900万册)。

姚海军说,做图书做到这样的阶段,是我们能观察到的一个最高极限——给一位顶级作家创造10个亿的码洋。

《三体2》出版后,开始不断有出版商找过来,希望取得《三体》的出版权,给的价格相当优厚,但刘慈欣始终不为所动。“在《三体》这套书上,他给了《科幻世界》最大的支持。如果不是长期的信任,他有更多的选择。”姚海军说。

而《科幻世界》通过挖掘和培育顶级IP科幻作家,也在纸媒衰落的时代为自己争取到了生存之路。《三体》目前已是《科幻世界》利润来源的顶梁柱。

“《三体》是有破坏性的”

刘慈欣本人乃至中国科幻业的一个转折点是2015年雨果奖颁奖大会。

2015年8月23日,美国宇航员凯尔·林格伦在距地球35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通过视频向全球宣布:中国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奖。雨果奖半个世纪的历史,之前中国作品从未入围过。

外界评价“刘慈欣以一己之力把中国科幻拉到了国际高度”,刘慈欣也自此被架上了神坛,再也不是那个娘子关“平凡世界的幻想者”了。

今年5、6月份,刘慈欣被频繁邀请参加各种科幻大会,中间有一点空当,他都会回到山西阳泉。阳泉是个人口不过130多万的地级市,是“大城市”铁岭人口的一半。在这里,他可以自由地去菜市场买菜而不被打扰。

有人问过他为什么离不开阳泉这个小地方。刘慈欣说,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终身生活在斯里兰卡的一个小渔村,但他写出了《2001:太空漫游》这样视野广阔、场景壮丽宏大的作品。人的视野和他所处的地域无关。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联合创始人董仁威写过一本《中国百年科幻史话》,描写了诸多科幻作家。他认为,“刘慈欣是一个对技术、对工业文明很崇拜的人,觉得那是一种很神圣、很精致、很严格和很大气的东西。刘慈欣说,量子力学、生命进化的神奇和美,理论物理、数学的诡异,是任何描写人性美的文学作品无法比拟的。科学大气磅礴,人性小气猥琐。将科学的美用文学展示出来,我至今还没见到哪部作品可以真正做到,包括我自己。”

刘慈欣对科学尤为痴迷和热爱,可以说是一个科学主义者,认为科学能解决世界上一切问题。

董仁威对腾讯新闻《创变者》说,刘慈欣经常跟科幻圈内的一些理论研究家进行辩论,有些人是反科学主义者,对于科学的负面作用看得比较重。对方如果说有些问题科学不能解决,刘慈欣就认为能解决。他会坚持:“你给我举例,哪些不能解决?科学都能解决。”

刘慈欣的科学并非无懈可击。董仁威认为,刘慈欣科幻小说中的科学不完全是现有的科学理论,技术也不完全是现有的技术,很多都是他用科学思维方法创造的“科学技术”,在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天马行空的想象。虽然是想象,但是,科学逻辑严谨,你不能证伪。

5月31日,刘慈欣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时,俞敏洪问他,这些超前的科学设想是否会存在硬伤?

刘慈欣说,“你到科幻小说里找硬伤那算找对地方了。”

刘慈欣认为,其实科幻小说的精神实质,是用想象力拓展我们的生活,拓展我们的人生,让我们至少在思想力上到达我们实际上到达不了的时间和空间。

刘慈欣数次说过,“我对人不感兴趣,我研究他们仅仅是因为科幻小说必须写故事,而且编故事离不开人。”

姚海军却认为刘慈欣是个有趣的矛盾体。他说人物不一定是科幻小说的中心,但实际上他的人物塑造在科幻作家里非常出色。他不认为语言是科幻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但实际上对于科学的美,他用了非常精巧的语言设计才完成那样的传达。

在阳泉的刘慈欣很“宅”,仍然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以及英语阅读的习惯。一方面大量阅读国际上科学杂志的英文版,关注科技界最前沿的信息;另一方面,阅读数量可观的新出版的国外的科幻小说。同时也保持大量的阅片量。

但他顶流的身份,让他失去了更多的创作时间。他不断地被邀请参加各种活动,科幻行业内的他没法拒绝,因为负有推动行业发展的责任。行业外的,似乎很多也没法推脱。

作家麦家在成名后曾感叹:“我已失去写作的孤独。”

对刘慈欣来说,最大的挫折感则来自于无法超越自我。至今,刘慈欣已经10年没有新的长篇产出了。

姚海军说,我们曾开玩笑地说,《三体》是很有破坏性的,我们世界本来有很多很丰富的东西,他似乎一下都写尽了,让别人没法去超越。《三体》把科幻写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权力的游戏》的作者乔治·马丁评价过《三体》,这是一本很不寻常的书,奇妙地混合了科学和哲学思辨,政治和历史,阴谋论和宇宙学。

董仁威也认为,刘慈欣的一套《三体》似乎把什么都写完了,把宇宙的整个过程写完了,宇宙毁灭以后的世界写了,宇宙以外的宇宙也写了。“所以,科幻作家有一段时间讨论,《三体》以后我们写什么呢?大刘把什么都写了。”

这个高度似乎把刘慈欣自己都拦在了门外,这也是他的痛苦之处。

“磁铁们” (刘慈欣的粉丝)多年来不停地催更,知情人士告知腾讯新闻《创变者》,大刘其实一直不停地在写,但又不断地“撕毁”自己的作品,甚至有5、6部长篇之多。虽然他明白超越《三体》是很难的,但也无法容忍重复自己。

他自然关注到了ChatGPT的加速迭代。5月31日,在北京的中国科幻大会上,刘慈欣表示,未来科幻作家不会彻底消失,但会沦为非主流,类似于现在的皮影戏。

这有点像预警,AI的发展正在让科幻作家描写的东西失去神奇感,这才是对科幻的“降维打击”。科幻小说主要在于展示科学奇迹,如果处于一个到处都是奇迹的时代,科幻也就失去了神奇感。

“因为大刘走上科幻写作道路的人太多了”

2017年8月,刘慈欣和《三体》的译者刘宇昆一起出席芬兰赫尔辛基的第75届世界科幻大会。刘宇昆突然给刘慈欣介绍了一个人,正是《分离线》的作者马尔科·克劳斯(Marko Kloos)。2015年,克劳斯宣布退出了雨果奖评选,刘慈欣的《三体》取而代之。“这样的事在雨果奖80年历史上都没有发生过。”刘慈欣说。

那一刻刘慈欣竟无言以对。这几乎是影响他命运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人,但他们却互不相识,

两个人相互间也不知该说什么好。这时候,恰巧宣布刘慈欣获奖的那位宇航员过来打招呼,才打破了尴尬。

刘慈欣并没有出席2015年的雨果奖颁奖典礼,他压根没想到自己会获奖。当天他正在车上,出版社的人给他发了短信。他自然很高兴,但也绝没有预见到《三体》给他个人和中国科幻带来的巨大改变。

成功总是突然而至,包含着偶然和必然。业界公认《三体2:黑暗森林》超越了《三体1》,《三体3:死神永生》又超越了前两部,却没有获得雨果奖。但全世界“磁铁”对《三体》三部曲的追捧让创世纪的《三体》超越了奖项。

姚海军认为,《三体》获得雨果奖,给中国科幻带来很多改变,整个科幻的生态、生存空间完全不一样了。今天无论是在北京的中国科幻大会,还是在成都开的世界科幻大会,都是因为《三体》获奖之后,大家对科幻领域有了更多的关注。如果没有里程碑式的作品,这一切可能都需要更晚才会发生。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五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上,刘慈欣和《三体》译者刘宇昆(中左)同框现身。图片来源:星云奖组委会供图

《三体》的破圈,直接的效应就是带动科幻行业的从业人数前所未有地增加了。写作者中甚至包括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青年科幻作家段子期说,“因为大刘而走上科幻写作之路的人太多了,包括我自己。以前,我是写剧本的,因为一个科幻剧本获了奖,出版社的编辑就建议我写科幻小说,推荐了必读书《三体》。看完了之后,我当时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就是一堆垃圾,不知天高地厚的感觉。原来科幻顶级、牛B的写法是这样的。”

姚海军说,如果科幻行业没有这样的标杆性人物,没有这种示范的效应,怎么能指望这些年轻人进入到这个领域,从事这方面的创作呢。

更重要的是,近些年,“能靠稿费养活自己的科幻作家仅有数位”,已非科幻界真实的情况了。

除了成人科幻,近几年少儿科幻也在崛起,少儿科幻作家杨鹏的书,发行量达到了上千万册。陆杨、马传思、超侠、彭绪洛、赵华、彭柳蓉、小高鬼、潘亮等图书销量都在10万至100万册。成人科幻兼营少儿科幻作者,如王晋康、江波、宝树,销量也在10万册以上,不但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活得不错。

科幻业正逐步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三体》和《2001:太空漫游》的距离有多远?

5月30日,在北京首钢举办的2023年中国科幻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科普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王挺说,“2022年,我国科幻产业总营收达877.5亿元,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

科幻开始备受瞩目,但该如何开发产业价值似乎还没有成熟的商业路径和模版。

海南壹天视界科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联合主办方和承办方,在科幻版权、科幻出版、科幻影视、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布局了多年,其董事长甘伟康对腾讯新闻《创变者》说,所谓的产业,一是体量要大,二是在行业中有地位,三是要有不断迭代的属性和趋势。科幻产业,科是科学,幻是文化,这是科幻的产业属性。在中国要出现好的科幻公司,必定是技术+文化一体的公司,才能创造出新的格局。

2023年上线的《三体》电视剧,由腾讯视频、极光TV制作,杨磊导演。

目前来看,以刘慈欣等头部作家的经典科幻作品为主的、一些顶流IP的开发仍然占据了科幻产业核心地位。

科幻文化公司未来事务管理局的创始人、CEO姬少亭和腾讯新闻《创变者》说,“在这个时代,单点突破的意义是可以很宏大的,刘慈欣成为了跨领域的思想者,《三体》成为了中国唯一一个单独IP支撑的开发体系,《流浪地球》两度成为了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这是当下科技高速发展的中国独有的特征。”

让刘慈欣的粉丝耿耿于怀的有一件事,就是《三体》的版权早已旁落他人。在《三体》的开发如火如荼之际,所有宏大的收益都与刘慈欣无关。

一部《哈利·波特》给作者J.K.罗琳(J.K. Rowling)带来了千亿美元的收益,从出版延伸至电影、DVD、唱片、游戏、广告,再到玩具、服装、食品、饮料、手机等成千上万种特许经营商品,再到主题公园、主题旅游。20多年来《哈利·波特》产业链的收益达到2000多亿美金。

《三体》版权的拥有者三体宇宙公司是否能构筑起这样的内容生态和衍生品开发业态,还有待观察。

《三体》版权以及影视化开发的周折、刺激比《三体》的故事似乎还要精彩。

2009年,恐怖片导演张番番的妻子宋春雨联系上了姚海军,希望购买《三体》的版权。最终张番番、宋春雨夫妇和刘慈欣达成协议,以几十万取得《三体》的版权。这就是科幻界著名的“10万贱卖三体版权”的公案。虽然10万是误读。

但导演张番番+编剧宋春雨的CP始终无法拍出让人满意的《三体》电影。即便是后来张番番以1.2亿的价格把《三体》的版权转卖给游族网络公司,在游族老板林奇的支持下,《三体》电影仍然难产。

不得不说,林奇对三体的开发是有理想和期待的,他对标漫威,专门成立三体宇宙公司开发《三体》的商业价值,影视是其中重要一环。直到林奇被三体宇宙公司的前CEO许垚下毒而身亡。

刘慈欣曾经在《中国科幻口述史》中表达过对张番番版《三体》电影的评价:“那部电影不管是摄影也好、表演也好,都在及格线以上。但它有个致命的弱点:平淡。这比差还可怕。有个评论很到位,说他是小说版的PPT,没有高潮。”

刘慈欣是个宅男,大量的时间花在了看科幻电影上,密集的时候,一天看一部。他欣赏的经典是《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等几部。这些经典是建立在美国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和科幻大片制作系统基础上的。

对于科幻界标杆《2001:太空漫游》,他甚至说过“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太空漫游拙劣的模仿”,而《三体》和《2001:太空漫游》差距,或许只差几部优秀的影视剧。